【资料图】
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具有特殊的区位和良好的基础优势;全省上亿人口,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其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链接”全球,通道枢纽、口岸平台联通世界,已经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中,河南依托自身枢纽优势积极参与,形成了空中、陆上、海上和网上四条路线,初步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制度型开放,河南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强化自我优势,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引领,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势勃发,大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向开放型强省目标迈进。
第一,要强基础。首先,要高质量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际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等“五区”,加快推进郑州市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推动航空经济、跨境电商、口岸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将其建成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要加大推进政策、人才、科技、资本、资源等要素在“五区”之间形成互动联动格局和优势叠加效应,充分发挥其战略开放平台作用。其次,要在发展中高端产业上狠下功夫,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站位全国开放发展3.0版本的时代高度,整合我们的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集中力量把我省已经有一定发展优势的智能手机、中铁盾构、许继电气、宇通客车、森源重工、金刚石制品、数控机床等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让代表中原品牌的中高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形成更大优势。再次,要大力实施“名品”、“名企”、“名家”三名战略工程。“名品”工程重点是在电子信息、服装服饰、食品、现代家居、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消费品和服务业领域,发展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打造一批品牌“航母舰队”。“名企”工程重点是鼓励我省龙头企业发展总部型经济,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的区域总部和中国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总部,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形成一批跨国公司。“名家”工程重点是实施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训工程,培育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知名企业家队伍。
第二,要着力建设中国(河南)自贸区2.0版。高水平建设自由贸试验区,把其打造成新时代制度型开放的引领区。大力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和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升级,持续开展首创性、集成式、差异化改革创新;建立对标国际的制度创新体系,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在新技术、新产业、新场景等领域建立新的规则制度;建立更具弹性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坚持竞争中性原则;与境外商事调解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构建“两体系、一枢纽”,即建设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成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利用第五航权,深化航空电子货运、海外货站、空空中转等试点,构筑辐射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体系;推进中欧班列(郑州)与沿线国家开展口岸通关、认证认可等合作;依托郑州航空港区争取设立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探索申建特色自由贸易港。
第三,要坚持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引领。大力引进龙头型企业、关键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团队,强化与国际和沿海地区创新资源、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合作,大力研发前沿产品、终端产品、空白产品,推动企业由原料供给向精细生产转变、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推动形成原有产业集群做强、新型集群培育做大和区域集群协同发展格局,不断增强河南省在装备制造、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等产业集群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推动“四路协同”、“五区联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开放平台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分工协作、共生互补。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交通、政策叠加等多重优势,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综合性的集疏运体系,大力推进枢纽设施、枢纽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引导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高端经济资源要素向我省聚集、融合,并产生放大、扩散效应,把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第四,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势勃发。要以加快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着力建设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支撑引领全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要加快推动开放式创新,深化“省、部、院”合作,支持省外科研院所以及创新型企业到河南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建立转化基地,推进技术创新转移,构建覆盖全省、对接省外各类创新主体的转移网络,积极探索外资研发机构纳入河南区域创新体系的方式,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机器人、储能和动力电池等产业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瞄准技术变革速度快、颠覆经济模式潜力大的重大技术,加快发展基因检测、物联网、智能微电网、增材制造(3D打印)、人工智能等产业,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先机,打造经济新的加强与国内长三角、山东半岛、江苏沿海、京津冀等经济区的合作,。
第五,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把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统筹起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衔接起来,打造全球贸易体系;把科技创新与科技转化结合起来,培育科技创新体系;把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一致起来。要积极推进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壮大国际化公司企业,培育国际化产业园区,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要积极对接国际化市场规则,在市场准入、业务经营、投资服务等方面营造高度开放宽松的投资环境,在企业注册登记、许可证授予、人才引进、融资等方面加强与国际规则对接,推进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营造公平的准入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性组织、国际商会和国际经贸促进机构落户河南。要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强筋壮骨,支持铝工业、煤化工、冶金建材等企业到海外投资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营销渠道等,全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省内装备、食品等优势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强强合作等途径,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推动农业开放合作,加强与欧美、澳大利亚、以色列以及台湾等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创建出口示范基地和海外生产基地。
第六,要强化区域合作。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找准交流对接点、产业契合点,建立高起点、宽领域、长期性的战略协作,加大引资、引智、引技术力度。同时要对标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互促共进,推动区域合作。还要强化与周边区域的协作,重点推进交通体系构建、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协作。深化区域内部合作与分工,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区域发展规划,整合区域产业体系,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要紧抓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和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全方位开放体系的机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打造成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共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区域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作者:王喜成,为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